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證微博開通 >>>
桑植白族游神,起源于白族遷始祖來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祭祀活動。公元1261年,忽必烈遣散兀良合臺招募的“寸白軍”,在軍中服役的谷均萬等人溯長江、游洞庭、漫津澧、步慈陽來到麥地坪、馬合口一帶落腳定居,從此隨著一場重大軍事行動的終結,湖南終于有了白族。為了紀念祖先,教育后裔不忘祖德,白族人們創(chuàng)造了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民族文化活動--游神。
桑植白族信仰本主。他們認為,本主一方面具有神性,能力超凡,另一方面具有人性,本主就是由民族的祖先、英雄或者民間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演變過來的,祖先就是保護神。于是白族村村寨寨都設有本主(祖先)像。馬合口設谷均萬、劉猛像,芙蓉橋設王朋凱、高氏婆婆像,洪家關設陳吉、陳亮像,麥地坪設鐘遷一、潘大公像等。特別是在舊社會,人們遇到什么為難事或大災大難,都要到本主像前求助庇護,請求祖先保佑。本主在白族有極為廣泛的影響,因此,白族人選擇廟會、圩場、節(jié)日等時機游神。
桑植白族游神,大約開始在宋末元初時期。那時游神,程序簡單,內容單薄,參加人員少。游神時僅抬著本主像,在各村寨出巡。到了元末明初,從湖北等省的其他族人為躲 戰(zhàn)爭,紛紛來到桑植外半縣一帶休養(yǎng)生息,白族人聚居地人口大量增加。鄉(xiāng)土文化活躍,為進一步提高民族威望,白族人逐漸完善游神程序,建立一套內容豐富頗具白族特色的游神體系。
桑植白族游神,一是“游神”。即組成浩浩蕩蕩的游神隊伍,先為儀仗隊抬神像。儀仗隊中有舉萬民傘的、扛彩旗的,舉白族各姓氏堂號的。中間為三元老司與會首(族長)護神轎,三元老司執(zhí)海螺、三寶鈴等器具先到祠堂請出本主,唱《拜祖詞》:“一拜祖先行路遠,二拜祖先勞百端,三拜祖先創(chuàng)業(yè)苦,四拜祖先榮耀顯……”每到寬闊地帶,會首一聲喊:“跳仗鼓!”仗鼓藝人們圍成一團,先唱《白族兒女跳起來》山歌:“東邊一座祥云起,西邊一座紫云開,祥云起,紫云開,白族兒女跳起來!”按著仗鼓舞、圍鼓、嗩吶、橫笛、長號紛紛表演。非常熱鬧。二為娛神,即將本主神像抬到各家各戶門前,象征祖先永遠不忘他的衣裔,白族各家各戶必燃放鞭炮迎接,給表演者和抬像人員燒茶弄飯。三為賽神,即將本主神像停放在巖塔里,人們盡情地唱、跳、舞、喊著。抒發(fā)自己高漲情緒,唱到跳到精彩處,一聲哦嗬,躍進隊伍中,拿著羊叉把、飯簍、煙桿、火鉗等,踩著打擊樂,使勁跳、使勁舞、使勁笑,享受著游神風俗帶來的歡樂和喜悅。
桑植白族游神有著它不可缺少的傳承體系。一個地方有一個代表性民間傳承人。麥地坪一帶傳承人叫鐘陽生,5歲開始跟父親學游神,能演唱《請神》、《游神》、《安神》等游神詞,從1984年建立白族鄉(xiāng)開始,他年年堅持組織大規(guī)模游神活動,被稱為桑植白族鐘姓游神傳承人。馬合口已故的民間藝人谷晁慶,5歲從父學藝,他雕的本主像,高大威武,栩栩如生,是外半縣一帶有名的三元教老司。“仗鼓舞大師”鐘會龍,今年76歲,平時以殺豬為業(yè),可他游神時一點不含糊,特別是他領跳仗鼓舞,步伐靈活、動作敏捷,能跳高難度的“四十八花槍”等武術動作,將仗鼓舞當成槍使喚,足見他的功夫。老屠夫鐘為云,打圍鼓是一絕,他打的《游神曲》高亢激昂、充滿激情。還有芙蓉橋王安平,走馬坪的黎連城等都是曉有名氣的游神傳承人。
桑植白族游神作為一種古老的白族民俗文化活動,他銜淵源,蘊歷史,挽沿革,經衍變,歷滄桑,根基彌壯。但由于受外來文化,經濟人才和文革極左思潮影響,白族人們精神信仰還在發(fā)生改變,人們對原始祭祀活動的淡視及冷漠等影響,桑植白族游神已處在一個自生自滅的瀕危狀況。